近日,記者來到位于鳳里街道大侖社區的馨寓公寓看到,該公寓正在進行改造,昔日老舊的公寓將被改造成供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的民生公寓。(詳見12月8日《石獅日報》八版)
因地制宜推動城市更新,是完善老舊小區(片區)功能配套、提升城市形象品質、釋放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引擎。當然,更新的手段并不只是一味推倒新建,尤其對于高城鎮化率的城市,對存量的改造提升、提質增效,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。比如,城鎮老舊小區作為重要的存量,有序推進對這類建筑質量尚處安全期、功能配套卻跟不上時代的小區舊房的改造工作,便是促進城市更新的一大抓手。
往細了說,老舊房子、小區要改什么、怎么改,卻是一篇需要謹慎琢磨、細處下筆的文章??紤]到房子的屬性,不妨話分兩頭說。對于居民共住的老舊小區,國務院發布的《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》明確,改造內容分為基礎類、完善類和提升類。其中,基礎類涉及居民的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,不外乎把地上地下的管、網、線建設好、規整好,把建筑物屋面、外墻、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好,把小區進出通道、公共秩序維持好,更好地提升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有條件的,還可以完善景觀綠化、增設停車空間、加裝電梯等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新時期美好生活的需求。
當然,無論是基礎改造,還是完善提升,都需要緊扣群眾“急難愁盼”的事項,傾聽群眾呼聲,才能有的放矢、精準實施、補齊短板;都應該在政府、街道主導的同時,綜合考慮多元訴求,進而調動群眾的主動參與性,吸引社會資本和民間力量,形成改造的工作合力。如此,老舊小區改造才能得民心,實現功能優化、品位提升,達到舊貌換新顏、群眾心歡喜的改造效果。
而對于村(社區)的集體資產,改造的更多落腳點在于重新盤活資源、提升資產價值,打造產業載體、助力壯大村財,更好賦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。比如大侖社區的馨寓公寓,便是一處閑置多年的老舊樓房,當地社區針對轄區外來務工人員多,尤其周邊從事電商行業的年輕人多的實際,適時將其改造為實行“旅館式”管理的新公寓,以有效盤活資源、增加創收載體。對于這類房源、資產的舊改工作,需要各村(居)主動融入發展大局、善于捕捉發展機遇,同時充分利用資源稟賦、找準發展路徑,更好地推動資產增值變現,既提升人居品質,也助推強產興村。
總之,無論是公共小區還是集體資產,合理的舊改都有助于改善整體環境、優化城市功能、促進產業投資??梢哉f,這既與城市發展相關,更與人民福祉相連。這就需要我們在推進新時期城市建設過程中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統籌做好新建與改造工作,答好這道時代民生課題。(石獅市融媒體中心 康清輝)